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一则来自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公告引发建筑行业高度关注:安徽海螺集团旗下核心建筑企业——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工”)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家曾在全国建筑市场叱咤风云的“老牌国企”,因资不抵债、债务危机难解,最终倒在了行业寒冬之下。
01
负债162.29亿,财务黑洞触目惊心
据合肥中院公告,截至2024年11月,合肥建工资产总额为127.3亿元,而负债总额高达162.29亿元,净负债缺口达35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7%。这一数据意味着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即便变卖所有资产仍难以覆盖巨额债务。3月,法院进一步指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及合肥分所联合担任破产管理人,标志着清算程序全面启动。
事实上,合肥建工的财务危机早有端倪。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该公司频繁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累计超千万元,且存在大量未履行司法判决的债务记录。尽管企业曾尝试通过债务重组、引入投资等方式自救,但受制于行业下行压力及内部管理问题,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02
大量工程款难收回,员工被迫待岗9个月
合肥建工的崩塌并非偶然。自2021年起,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叠加头部房企爆雷的连锁反应,建筑行业深陷工程款拖欠、项目停摆的困境。作为头部房企的合作方之一,合肥建工曾被卷入债务漩涡,大量应收工程款难以回收,资金链濒临断裂。
雪上加霜的是,自2024年2月29日起,合肥建工数千名员工陆续收到待岗通知书,待岗期长达9个月,期间仅按合肥市最低工资标准(约2000元/月)发放待遇。这一决定不仅暴露了企业的流动性枯竭,更折射出建筑行业“断尾求生”的残酷现实。
03
原董事长刘国福落马,贪腐蛀空企业根基
正当企业挣扎求生之际,合肥建工原董事长刘国福的落马,彻底揭开了公司内部管理失控的疮疤。3月6日,安徽省纪委监委通报称,刘国福涉嫌“靠企吃企”,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资金使用中谋取私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其违规出借资金、独断专行的决策更导致国有资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刘国福深耕合肥建工体系多年,曾担任公司董事长及多家关联企业法定代表人、高管,其权力触角几乎覆盖企业核心业务板块。调查指出,刘国福的贪腐行为贯穿企业改制后的关键发展期,尤其在2018年合肥建工并入海螺集团后,其滥用职权、违规操作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目前,刘国福已被开除公职,违法所得被没收,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04
从“建工局”到海螺成员,63年老企的兴衰启示
合肥建工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合肥市建工局,历经改制、合并,2008年并入安徽安粮集团,2018年成为海螺集团旗下企业。作为安徽省建筑业龙头,其注册资本达10亿元,业务涵盖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曾参与大量重点项目建设。
透过企业股权穿透图可见,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为安徽安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持股比例99%。安粮集团又是安徽国贸集团旗下100%控股企业,而安徽国贸并入海螺集团后,海螺集团持股比例55%,为控股大股东。
然而,这家拥有63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最终倒在了行业周期与内部腐败的双重夹击之下。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合肥建工的破产暴露了三大致命问题:
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业务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内控失效与权力寻租,管理层腐败导致资源错配,加剧经营恶化;外部风险传导失控,对恒大等高风险客户的依赖埋下债务隐患。
05
建筑企业如何穿越寒冬?
合肥建工的破产清算,为建筑行业敲响警钟。当前,行业正面临“需求收缩、资金紧张、利润摊薄”的三重压力,企业亟需从三方面破局:
强化风险管控,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避免“踩雷”高风险项目;推动业务转型,向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等新兴领域拓展;深化内部改革,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杜绝“一把手”专权乱象。
目前,合肥建工的资产清算与债务清偿已进入法律程序。尽管破产管理人的介入为债权人提供了法定清偿通道,但面对超35亿元的债务缺口,普通债权人的受偿比例恐将大幅缩水。而对于海螺集团而言,旗下重要子公司的崩塌,无疑对其产业链协同与品牌声誉造成冲击。
合肥建工的命运,是行业周期、管理失序与个体贪腐交织的悲剧样本。其兴衰历程警示我们:在行业寒冬中,唯有坚守合规底线、筑牢风险防线,方能穿越风暴,等待春归。
06
多家特级级企业破产清算、重整
2021年,恒大等大型房企开启暴雷元年,引发连锁反应,从设计院到施工企业,再到分包、监理、装修等单位,一片哀嚎。被拖欠巨额工程款的南通三建、六建相继倒下,南通铁军几乎全军覆没,不仅民企遭殃,央企也难逃一劫,2023年底,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严重资不抵债,宣告破产。2024年又有多家特级企业相继破产,严重资不抵债。
2024年11月,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市政特级)破产重整。
2024年6月,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房建特级)提出破产清算申请。
2024年1月,河南省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房建、市政特级)进入破产重整。
2024年1月,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房建特级)重整。
2022年6月,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房建、市政特级),被申请人提出破产审查。
2023年11月,江苏顺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房建特级)破产清算。
2023年5月,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房建特级)破产重整。
2022年4月,江苏南通三建(房建特级)因债务违约进行债务重组。
2022年1月,南通六建(房建特级)进入破产重整。
2021年12月,成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房建特级、市政一级),在阿里拍卖破产清算处置平台以1亿元底价起拍。
2021年8月13日,中国云南路建集团股份公司(公路工程特级资质)申请破产重整。
......
此外,还有建筑央企子公司破产,资产负债率为-418.16%。
2023年12月7日,山西省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破产公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严重资不抵债,于2023年11月28日裁定宣告破产。
从建筑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计咨询、设备与技术单位;中游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监理、质量检测单位;下游包括装饰装修、运营与维护机构等,在房企暴雷下,每一层都在面临不同困境。
(转自:中国地产基金百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