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节奏不断加快!
仅在本周,就有(002865.SZ)通过港交所聆讯,(300919.SZ)、(688538.SH)递表港交所,(601966.SH)、(301200.SZ)、(600588.SH)、(002841.SZ)、(300068.SZ)公告赴港上市。
据格隆汇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53家A股上市公司迎来赴港上市的新动向,相关表格可见4月23日的文章《广东深圳前海冲出一家半导体IPO!市值近330亿,为中国最大独立存储器厂商》。
这些冲击A+H双重上市的公司中,有不少都是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其中,中伟股份作为一家新能源材料企业,其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连续多年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在下游新能源车需求的驱动下,近几年中伟股份的营收有所增长。不过,受相关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
截至4月25日收盘,中伟股份A股股价为31.93元/股,总市值299.2亿元。
那么,中伟股份的质地如何?新能源材料行业前景如何?接下来,让我们透过招股书来一探究竟。
01
总部位于贵州铜仁,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
中伟股份于2014年9月成立,总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创始人是邓伟明和陶吴。
2019年11月,公司完成股改,并自2020年12月起在深交所上市。
截至2025年4月14日,中伟股份的实控人为邓伟明及其妻子,二人合计控制公司约56.37%的股份。
邓伟明今年56岁,1990年6月获得太原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专科学历。自2014年9月至今,他担任中伟股份的董事、董事长兼总裁,负责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及整体管理。
此前,他曾在中伟控股、湖南中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汉华京电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湖南中伟新能源等公司任职。
公司的另一名创始人陶吴今年42岁,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绝缘材料专业硕士,纽约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他目前在中伟股份任执行董事兼资深副总裁,负责市场战略、产品销售、大宗采购及ESG事宜。
中伟股份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建立了一套从上游新能源金属开采、冶炼和精炼至新能源材料生产再到回收的一体化运营体系。
中伟股份的产品对锂离子电池而言至关重要,终端应用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以及下一代具有巨大电力需求的高潜力应用,例如人工智能支持的消费电子设备、人形以及低空飞行器等。
从各产品收入占比来看,中伟股份的主要收入来自:
1、销售新能源电池材料,包括基于主要金属或化学元素的四个主要类别,即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系材料及其他创新材料;
2、销售新能源金属产品,绝大部分均是由镍中间品及电解镍组成的镍产品,其余包括钴及铜产品;
3、其他,主要包括金属交易、转售外购镍原材料(如冰镍)以及合约制造服务。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报告期),电池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镍系材料占公司各年度电池材料销售总收入的81.2%、63.4%及40.2%。
此外,2022年至2024年,新能源金属产品的销售占比由0提高至33.5%,其他业务的销售占比由8.3%提高至19%。
可以看到,报告期内,中伟股份镍系材料及钴系材料的销售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镍和钴价格下跌导致销售价格下降。2023年,公司开始从新能源金属中获得收入,2024年,随着公司扩大镍产量,收入有所增加。
02
近两年主要产品价格下滑,2024年净利润下降
在下游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需求的拉动下,近几年中伟股份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净利润先升后降。
报告期内,中伟股份的收入分别为303.44亿元、342.73亿元和402.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39亿元、21亿元和17.88亿元。
中伟股份净利润与毛利率的变动趋势一致。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1.1%、13.4%、12%,先升后降,主要原因包括产品组合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2023年,在镍系材料和钴系材料毛利率提高的驱动下,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有所提升;不过2024年毛利率较低的新能源金属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导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下降。
采购端,中伟股份的新能源电池材料所涉及的关键金属是镍与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至2024年,全球年均镍价格由17.57万元/吨下降至12.06万元/吨,全球钴年均价格由45.78万元/吨下降至19.32万元/吨。
这些原材料价格下降直接影响了下游产品的售价。2023年至2024年,中伟股份主要产品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的平均售价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降幅更大,因此公司这几项产品的毛利率不降反升。
销售端,中伟股份的客户群涵盖了新能源材料、电池、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直接向正极公司供货,并作为直接供应商或间接供应商为世界知名的电池公司和顶级汽车品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向2024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所有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供货。据中伟股份官网信息,目前公司合作客户包括、、特斯拉、、、等。
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公司各期总收入的58.0%、43.7%及29.2%,其中,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为18.2%、13.2%及8.8%。
此外,2024年海外直接客户的收入占比为44.5%,不过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比不到1%。
从研发投入来看,报告期内,中伟股份的研发开支分别为9.29亿元、10.56亿元及11.09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保持相对稳定,在3%左右。
各报告期末,中伟股份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约为50.78亿元、51.4亿元及51.0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录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49.54亿元,主要是受存货、贸易应收款、预付款项大幅增加影响所致。
03
需求主要受下游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镍系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从行业来看,新能源材料主要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
其中,前者包括CAM及其相应的前驱体材料(pCAM)、负极、电解液及隔膜;后者主要是锂、镍、钴、铜及其中间品,作为生产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他新能源领域材料的重要原材料。
新能源材料的价值链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矿物开采、冶炼及精炼(如镍、磷及锂)为新能源材料的原料;新能源材料的生产;终端市场应用;锂离子电池回收。
从上游的关键矿产资源(如镍、磷及锂),到下游与电池制造商及终端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再到回收利用,在这些分部中实现强大的垂直一体化能力是产业成功的关键。
新能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其中正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新能源电池电芯总成本的50%以上,是价值链中最有附加价值的组成部分。
正极包括CAM(参与电化学反应)及非活性材料,如黏合剂、导电添加剂及其他有助于形成完整正极结构的成分。CAM通常是金属氧化物或磷酸盐化合物,可储存并释放电池中的离子,例如锂离子或钠离子,视特定电池技术而定。
根据CAM的主要化学元素,新能源电池可分为三元电池、LCO电池、LFP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
三元电池、LCO电池、LFP电池、钠离子电池各有优劣,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其中,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充电效率也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具有较长行驶距离的中高阶车型,以及电动船舶及低空飞行器。
全球移动电池市场近年增长强劲,电动汽车为主要动力。
2020年至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出货量由184.4 GWh增加至1007.7 GWh,年复合增长率为52.9%,预计将进一步增加至2030年的4045.4 GWh,年复合增长率为26.1%。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出货量由86.6 GWh增加至682.1 GWh,复合年增长率为67.5%。
在镍系材料(pCAM)市场,中伟股份于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以出货量计排名全球第一,于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20.3%。
在钴系材料(pCAM)市场,中伟股份于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以出货量计排名全球第一,于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28.0%。
中伟股份的经营业绩预期将继续受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消费电子产品的下游需求所影响。未来,如果下游市场的增长放缓,将可能导致公司产能的利用不足,继而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中伟股份此次寻求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是为了推进国际化战略,建立国际股权融资平台,优化全球品牌形象,并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总体而言,中伟股份在过去几年营收取得稳步增长,但是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环境下,2024年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未来,公司能否适应行业需求及原材料价格变化、拓展新兴领域的应用,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格隆汇将保持关注。